《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释义

《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释义

原文:

长老摩诃迦叶。弥勒菩萨摩诃萨。亦从座起。合掌作礼瞻仰尊颜。时三大士异口同音。而白佛言。世尊。如来灭后。云何众生起菩萨心。修行大乘方等经典。正念思惟一实境界。云何不失无上菩提之心。云何复当不断烦恼不离五欲。得净诸根灭除诸罪。父母所生清净常眼。不断五欲而能得见诸障外事。

解读:从此段可知,阿难、迦叶和弥勒都是法身大士,都是大乘菩萨。这里也点明本经是要解决如何不失菩提心而能修行大乘佛法,如何灭六根之罪,如何不断烦恼,不离五欲也能得大神通。就是说不按小乘声闻之法由断欲断烦恼修禅定而消罪得神通。

原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毗舍离国大林精舍重阁讲堂。告诸比丘。却后三月我当般涅槃。
普贤菩萨。乃生东方净妙国土。其国土相。法华经中已广分别。我今于此略而解说。

解读:此经是在世尊说完《妙法莲华经》后紧接着说的一部经典。

原文:

欲行大乘无上法者。欲学普贤行。普贤行者。我今当说其忆念法。若见普贤及不见者。除却罪数。今为汝等当广分别。

解读:学大乘者,就必须学普贤行,忆念普贤菩萨,不论见到或不见到普贤菩萨都有消罪之功德。

原文:

诵大乘经者。修大乘者。发大乘意者。乐见普贤菩萨色身者。乐见多宝佛塔者。乐见释迦牟尼佛及分身诸佛者。乐得六根清净者。当学是观。

解读:修大乘者,发大乘意者,乐见普贤菩萨色身者,乐见多宝佛塔者,乐见释迦牟尼佛及分身诸佛者,乐得六根清净者,都应该修此观,即持普贤之名而得观见普贤菩萨之身。

原文:

此观功德除诸障碍,见上妙色,不入三昧,但诵持故,专心修习,心心相次,不离大乘,一日至三七日,得见普贤。有重障者,七七日尽然后得见,复有重者一生得见,复有重者二生得见,复有重者三生得见,如是种种业报不同,是故异说。

解读:此观特点,不需要入定,只要专心诵持普贤菩萨之名,只要不忘失菩提心,就能很快见到普贤菩萨,其见普贤菩萨的快慢由自己的罪业轻重决定。

《妙法莲华经》第二十八品,尔时释迦牟尼佛赞言:‘善哉、善哉,普贤,汝能护助是经,令多所众生、安乐利益,汝已成就不可思议功德、深大慈悲,从久远来,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而能作是神通之愿,守护是经,我当以神通力,守护能受持普贤菩萨名者。

原文:

普贤菩萨身量无边。音声无边色像无边。欲来此国。入自在神通。促身令小。阎浮提人三障重故。以智慧力化乘白象。其象六牙七支跓地。其七支下生七莲华。象色鲜白。白中上者。颇梨雪山不得为比。身长四百五十由旬。高四百由旬。于六牙端有六浴池。一一浴池中生十四莲华。与池正等。其华开敷如天树王。一一华上有一玉女。颜色红辉有过天女。手中自然化五箜篌。一一箜篌。有五百乐器以为眷属。有五百飞鸟。凫雁鸳鸯皆众宝色。生花叶间。象鼻有华。其茎譬如赤真珠色。其华金色含而未敷。见是事已。复更忏悔。至心谛观思惟大乘。心不休废。见华即敷金色金光。其莲华台是甄叔迦宝。妙梵摩尼以为华鬘。金刚宝珠以为华须。见有化佛坐莲华台。众多菩萨坐莲华须……其金光端无量化佛。诸化菩萨以为眷属。安庠徐步。雨大宝华至行者前。其象开口。于象牙上。诸池玉女鼓乐弦歌。其声微妙。赞叹大乘一实之道。行者见已。欢喜敬礼。复更诵读甚深经典。遍礼十方无量诸佛。礼多宝塔及释迦牟尼。并礼普贤诸大菩萨。发是誓言。若我宿福应见普贤。愿尊遍吉。示我色身。作是愿已。昼夜六时礼十方佛。行忏悔法。诵大乘经。读大乘经。思大乘义。念大乘事。恭敬供养持大乘者。视一切人犹如佛想。于诸众生如父母想。作是念已。普贤菩萨。即于眉间放大人相白毫光明。此光现时。普贤菩萨身相端严。如紫金山。端正微妙。三十二相皆悉备有。身诸毛孔放大光明。照其大象令作金色。一切化象亦作金色。诸化菩萨亦作金色。其金色光。照于东方无量世界。皆同金色。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

解读:消罪必须要先忏悔,不忏悔则难以消罪。念佛法门也是如此,也要忏悔。(参看《佛说禅秘要法经》)

通过一定时间持颂普贤菩萨之名,到一定的时候,眼前会出现众多景象,见白象及众多化佛和化菩萨等,又有玉女赞叹大乘一实之道,此时修行者要发欢喜心,要多读大乘经典。遍礼十方无量诸佛,礼多宝塔及释迦牟尼,并礼普贤诸大菩萨。然后要发见普贤菩萨之誓愿“若我宿福应见普贤,愿尊遍吉,示我色身”,然后再“昼夜六时礼十方佛,行忏悔法。诵大乘经。读大乘经。思大乘义。念大乘事。恭敬供养持大乘者。视一切人犹如佛想。于诸众生如父母想。”此时即可见到普贤菩萨放光显现紫金色身。

原文:

尔时十方面一一方。有一菩萨。乘六牙白象王。亦如普贤等无有异。如是十方无量无边满中化象。普贤菩萨神通力故。令持经者皆悉得见。是时行者。见诸菩萨。身心欢喜。为其作礼。白言。大慈大悲者。愍念我故。为我说法。说是语时。诸菩萨等异口同音。各说清净大乘经法。作诸偈颂赞叹行者。是名始观普贤菩萨最初境界。

解读:随后进入此境界,即可从普贤菩萨处听闻一切大乘经典,此为初步境界。

原文:

尔时行者。见是事已。心念大乘。昼夜不舍。于睡眠中。梦见普贤为其说法。如觉无异。安慰其心。而作是言。汝所诵持。忘失是句。忘失是偈。尔时行者。闻普贤菩萨所说深解义趣。忆持不忘。日日如是。其心渐利。普贤菩萨。教其忆念十方诸佛。随普贤教正心正意。渐以心眼见东方佛。身黄金色。端严微妙。见一佛已。复见一佛。如是渐渐。遍见东方一切诸佛。心相利故。遍见十方一切诸佛。见诸佛已。心生欢喜。而作是言。因大乘故。得见大士。因大士力故。得见诸佛。虽见诸佛犹未了了。闭目则见。开目则失。

解读:此后进一步在睡梦中普贤菩萨也来为其说大乘经典,就如白天一样,听后就不会再忘记。然后普贤教其忆念十方诸佛,不久即可见一黄金色的佛以至于十方黄金色诸佛,但只有闭上眼睛的时候才能看见黄金色的诸佛。睁开眼睛则看不见,因为还有罪没有消完,所以要继续忏悔。

原文: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遍礼十方佛。礼诸佛已。胡跪合掌而作是言。诸佛世尊。十力无畏十八不共大慈大悲三念处。常在世间色中上色。我有何罪而不得见。说是语已。复更忏悔。忏悔清净已。普贤菩萨复更现前。行住坐卧不离其侧。乃至梦中常为说法。此人觉已。得法喜乐。如是昼夜经三七日。然后方得旋陀罗尼。得陀罗尼故。诸佛菩萨所说妙法。忆持不失。亦常梦见过去七佛。唯释迦牟尼佛为其说法。是诸世尊。各各称赞大乘经典。

解读:“行住坐卧不离其侧”表示此时睁开眼也能看见普贤菩萨了,自然也就能见金色身的诸佛了。虽然见到佛,但佛不开口说话,则说明还有罪,要继续忏悔,昼夜持普贤之名二十一日,即可得普贤菩萨的“旋陀罗尼咒”,得此咒后就不再受非人和邪魔的任何干扰了。然后方可见金色身的释迦牟尼佛为之说法。自己听后不会忘记,其他佛赞叹,但并不说法。

原文:

尔时行者。复更忏悔。遍礼十方佛。礼十方佛已。普贤菩萨住其人前。教说宿世一切业缘。发露黑恶一切罪事。向诸世尊。口自发露。既发露已。寻时即得诸佛现前三昧。得是三昧已。见东方阿閦佛及妙喜国。了了分明。如是十方。各见诸佛上妙国土。了了分明。既见十方佛已。梦象头上有一金刚人。以金刚杵遍拟六根。拟六根已。普贤菩萨。为于行者。说六根清净忏悔之法。如是忏悔。一日至七日。以诸佛现前三昧力故。普贤菩萨说法庄严故。耳渐渐闻障外声。眼渐渐见障外事。鼻渐渐闻障外香。广说如妙法华经。得是六根清净已。身心欢喜无诸恶相。心纯是法,与法相应。

解读:此后普贤菩萨教导其向诸师尊发露自己一切宿世罪业。由此得诸佛现前三昧,即可见十方佛土和十方诸佛。此后逐步六根清净,获六根神通。“心纯是法,与法相应”即是“心一境性”的三摩地禅定境界了。六根不清净之人,罪重之人不能入此境界。进入“心一境性”才能由奢摩他入毗婆舍那,即由止入观,方可由观见空性。

原文:

复更得百千万亿旋陀罗尼。复更广见百千万亿无量诸佛。是诸世尊。各伸右手摩行者头……十方世界亦复如是。见是地已。即见宝树。宝树高妙五千由旬。其树常出黄金白银七宝庄严。树下自然有宝师子座。其师子座。高二十由旬。座上亦出百宝光明。如是诸树及余宝座。一一宝座。皆有自然五百白象。象上皆有普贤菩萨,尔时行者礼诸普贤。而作是言。我有何罪。但见宝地宝座及与宝树。不见诸佛。作是语已。一一座上。有一世尊端严微妙。而坐宝座。见诸佛已心大欢喜。复更诵习大乘经典。大乘力故。空中有声而赞叹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行大乘功德因缘能见诸佛。今虽得见诸佛世尊。而不能见释迦牟尼佛分身诸佛及多宝佛塔。闻空中声已。复勤诵习大乘经典。以诵大乘方等经故。即于梦中。见释迦牟尼佛。与诸大众。在耆阇崛山。说法华经。演一实义。教已忏悔。渴仰欲见。合掌胡跪向耆阇崛山。而作是言。如来世雄常在世间。愍念我故为我现身。作是语已。见耆阇崛山七宝庄严。无数比丘声闻大众。宝树行列宝地平正。复铺妙宝师子之座。释迦牟尼佛放眉间光。其光遍照十方世界。复过十方无量世界。此光至处。十方分身释迦牟尼佛。一时云集。广说如妙法华经……尔时普贤菩萨。复放眉间大人相光。入行者心。既入心已。行者自忆过去无数百千佛。所受持读诵大乘经典。自见故身。了了分明。如宿命通等无有异。豁然大悟。得旋陀罗尼。百千万亿诸陀罗尼门。从三昧起。面见一切分身诸佛。众宝树下坐师子床。

解读:六根清净,得六根神通后入“心一境性”,然后再继续如法修持,进入《妙法莲华经》的境界。

原文:

释迦牟尼说汝眼根所有罪咎。诸佛菩萨慧明法水。愿以洗除令我清净。作是语已。遍礼十方佛。向释迦牟尼佛大乘经典。复说是言。我今所忏。眼根重罪障蔽秽浊。盲无所见。愿佛大慈哀愍覆护。普贤菩萨乘大法船。普度一切。十方无量诸菩萨伴。唯愿慈哀听我悔过。眼根不善恶业障法。如是三说。五体投地。正念大乘。心不忘舍。是名忏悔眼根罪法。称诸佛名。烧香散华。发大乘意。悬缯幡盖。说眼过患忏悔罪者。此人现世见释迦牟尼佛。及见分身无量诸佛。阿僧祇劫不堕恶道。大乘力故。大乘愿故。恒与一切陀罗尼菩萨共为眷属。作是念者是为正念。若他念者名为邪念。是名眼根初境界相。净眼根已。复更诵读大乘经典。昼夜六时胡跪忏悔。而作是言。我今云何。但见释迦牟尼佛分身诸佛。不见多宝佛塔全身舍利。多宝佛塔恒在不灭。我浊恶眼。是故不见。作是语已。复更忏悔。过七日已。多宝佛塔从地涌出。释迦牟尼佛。即以右手开其塔户。见多宝佛入普现色身三昧。

解读:继续忏悔宿世眼根罪业,得见多宝塔从地涌出,并见多宝佛。

原文:

普贤复言。汝于多劫。耳根因缘随逐外声。闻妙音时心生惑著。闻恶声时起八百种烦恼贼害。如此恶耳报得恶事。恒闻恶声生诸攀缘。颠倒听故。当堕恶道边地邪见不闻法处。汝于今日。诵持大乘功德海藏。以是缘故见十方佛。多宝佛塔现为汝证。汝应自当说己过恶忏悔诸罪。是时行者闻是语已。复更合掌五体投地。而作是言。正遍知世尊。现为我证方等经典。为慈悲主。唯愿观我听我所说。我从多劫乃至今身。耳根因缘闻声惑著。如胶著草。闻诸恶时起烦恼毒。处处惑著无暂停时。坐此窍声劳我神识。坠堕三涂。今始觉知。向诸世尊发露忏悔。既忏悔已。见多宝佛放大光明。

普贤菩萨。复更为说忏悔之法。汝于前世。无量劫中。以贪香故。分别诸识处处贪著。堕落生死。汝今应当观大乘因。大乘因者诸法实相。是闻是语已。五体投地复更忏悔……说十恶业忏悔诸罪。既忏悔已而作是言。我于先世无量劫时。贪香味触造作众恶。以是因缘无量世来。恒受地狱饿鬼畜生边地邪见诸不善身。如此恶业今日发露。归向诸佛正法之王。说罪忏悔。既忏悔已。身心不懈。复更诵读大乘经典。

汝今应当向十方佛赞说大乘。于诸佛前自说己过。诸佛如来是汝慈父。汝当自说舌根所作不善恶业。此舌根者。动恶业相。妄言绮语恶口两舌。诽谤妄语。赞叹邪见。说无益语。如是众多诸杂恶业。构斗坏乱法说非法。如是众罪。今悉忏悔。

空中复有微妙音声出如是言。汝今应当身心忏悔。身者杀盗淫。心者念诸不善。造十恶业及五无间。犹如猿猴。亦如黐胶。处处贪著遍至一切六情根中。此六根业。枝条华叶。悉满三界二十五有一切生处。亦能增长无明老死十二苦事。八邪八难无不经中。汝今应当忏悔如是恶不善业。

解读:继续深入地为六根宿罪忏悔,在忏悔的同时都要诵读大乘经典,因为读大乘经典也可以消罪。

原文:

尔时行者闻此语已。问空中声。我今何处行忏悔法。时空中声即说是语。释迦牟尼名毗卢遮那遍一切处。其佛住处名常寂光。

解读:毗卢遮那即大日如来,即法身佛,此处告诉我们释迦牟尼佛就是法身佛,释迦牟尼佛即是法身佛的显像。此处向法身佛忏悔,引入到后面的观空而证空性,进入空解脱门,然后的无相忏悔法,进入无相解脱门。

原文:

时十方佛各伸右手。摩行者头作如是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诵读大乘经故。十方诸佛。说忏悔法菩萨所行。不断结使不住使海。观心无心。从颠倒想起。如此想心。从妄想起。如空中风无依止处。如是法相不生不灭。何者是罪。何者是福。我心自空。罪福无主。一切法如是。无住无坏。如是忏悔。观心无心。法不住法中。诸法解脱灭谛寂静。如是想者名大忏悔。名庄严忏悔。名无罪相忏悔。名破坏心识。行此忏悔者。身心清净不住法中。犹如流水。念念之中。得见普贤菩萨及十方佛。时诸世尊。以大悲光明。为于行者说无相法。行者闻说第一义空。行者闻已。心不惊怖。应时即入菩萨正位。佛告阿难。如是行者。名为忏悔。此忏悔者。十方诸佛。诸大菩萨。所忏悔法。

解读:入菩萨正位就是见空性,此段就是毗婆舍那的修持,就是观空,然后见到空性。见到空性才是无相忏悔的成功。无相忏悔是以有相忏悔为基础的,是以“心一境性”的禅定境界为前提的。无相是以见空性为基础,不见空性,则无法进入无相忏悔。从大乘第一义的角度来看,有相就是有罪。因为本来万法皆空,如果你六根有相,就是有罪,所以要忏悔。小乘的罪和大乘的罪是有区别的。

原文:

佛告阿难。汝今持是忏悔六根观普贤菩萨法。普为十方诸天世人。广分别说。佛灭度后。佛诸弟子。若有受持读诵解说方等经典。应于静处。若在冢间。若林树下。阿练若处诵读方等。思大乘义。念力强故。得见我身及多宝佛塔。十方分身无量诸佛。

解读:读大乘经典者,必然迟早会被诸佛菩萨引入学习《妙法莲华经》,故能见释迦牟尼佛和多宝佛塔。

原文:

我与贤劫诸菩萨及十方诸佛。因思大乘真实义故。除却百万亿亿劫阿僧祇数生死之罪。因此胜妙忏悔法故。今于十方各得为佛。若欲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若欲现身见十方佛及普贤菩萨。当净澡浴著净洁衣。烧众名香。在空闲处。应当诵读大乘经典思大乘义。

解读:这是诵读大乘经典时以见世尊和普贤菩萨的环境及自身身体要求。

原文:

佛灭度后佛诸弟子。随顺佛语行忏悔者。当知是人行普贤行。行普贤行者。不见恶相及恶业报。其有众生。昼夜六时礼十方佛。诵大乘经。思第一义甚深空法。一弹指顷。除去百万亿亿阿僧祇劫生死之罪。行此行者。真是佛子。从诸佛生。十方诸佛及诸菩萨。为其和上。是名具足菩萨戒者。不须羯磨自然成就。

解读:无相忏悔的具体方法,第一,要礼十方佛,第二,要诵读大乘经(禅宗慧能虽也说无相忏悔,但达摩禅宗在《血脉论》中强调不用礼佛,不用读经,故他们是断章取义,沦落为邪法),第三,观空。等到见到空性那一刹那同时消一切罪。故说“一弹指顷。除去百万亿亿阿僧祇劫生死之罪。”

原文:

尔时行者。若欲具足菩萨戒者。应当合掌在空闲处。遍礼十方佛忏悔诸罪。自说己过。然后静处白十方佛。而作是言。诸佛世尊常住在世。我业障故。虽信方等见佛不了。今归依佛。唯愿释迦牟尼正遍知世尊。为我和上文殊师利具大慧者。愿以智慧。授我清净诸菩萨法。弥勒菩萨胜大慈日。怜愍我故。亦应听我受菩萨法。十方诸佛。现为我证。诸大菩萨。各称其名。是胜大士。覆护众生。助护我等。今日受持方等经典。乃至失命。设堕地狱受无量苦。终不毁谤诸佛正法。以是因缘功德力故。今释迦牟尼佛。为我和上。文殊师利。为我阿阇黎。当来弥勒。愿授我法。十方诸佛。愿证知我。大德诸菩萨。愿为我伴。我今依大乘经甚深妙义。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如是三说。归依三宝已。次当自誓受六重法。受六重法已。次当勤修无碍梵行。发广济心。受八重法。立此誓已。于空闲处。烧众名香散华。供养一切诸佛及诸菩萨大乘方等。而作是言。我于今日发菩提心。以此功德普度一切。作是语已。复更顶礼一切诸佛及诸菩萨。思方等义。一日乃至三七日。若出家在家。不须和上。不用诸师。不白羯磨。受持读诵大乘经典力故。普贤菩萨劝发行故。是十方诸佛正法眼目。因由是法。自然成就五分法身。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诸佛如来从此法生。于大乘经得受记别。

解读:此处为通过读诵大乘经典受持菩萨戒的具体方法。

(佛不在世时,有欲望者,有罪者,没有见空性者,可以受持本经而进入《妙法莲华经》和其他大乘经典的修持中去,本经是特别方便的法门。如果佛在世,只要皈依佛就能被佛赦免一切罪和宿业。《华严经》:“若有众生一见佛,必使净除诸业障,离诸魔业永无余”当然有个前提条件,就是要信且皈依佛法僧才行。)

世尊说佛法,越到后来越简单深妙,世尊涅槃前最后讲的《大般涅槃经》还有更快的、更简单的、更不可思议的成就法和灭罪法。

《大般涅槃经》:“此大涅槃微妙经典,亦复如是出兴于世,若有众生一经入耳者,悉能灭除一切诸恶无间罪业”
《大般涅槃经》:“若犯四禁及无逆罪,若为邪鬼毒恶所持,闻是经典所有诸恶悉皆消灭。”
《大般涅槃经》:“一切契经诸定三昧,皆归于大乘涅槃经,何以故,究竟善说有佛性故。”
《大般涅槃经》:“佛告迦叶,以能护持正法因缘故,得成就是金刚身(不死法身)”
(为佛法舍身而成就无生法忍,得永生不死的法身,此法不须修习任何禅定而获一切三昧。)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