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义经》释义

德行品第一

原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菩萨摩诃萨八万人。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俱。大转轮王小转轮王。金轮银轮诸转轮王。国王王子国臣国民。国士国女国大长者。各与眷属百千万数而自围绕。来诣佛所头面礼足绕百千匝。烧香散华种种供养。供养佛已退一面坐。

尔时大庄严菩萨摩诃萨遍观众坐各定意已。与众中八万菩萨摩诃萨俱。从坐而起来诣佛所。头面礼足绕百千匝。烧散天华天香天衣天璎珞天无价宝。从于空中旋转来下。四面云集而献于佛。天厨天钵器。天百味充满盈溢。见色闻香自然饱足。天幢天幡天幰盖天妙乐具。处处安置作天伎乐。娱乐于佛。即前胡跪合掌。一心俱共同声。说偈赞言。

解读:大庄严菩萨摩诃萨及八万菩萨摩诃萨以偈赞叹世尊功德。

说法品第二

原文:

佛言。善男子。是一法门。名为无量义。菩萨欲得修学无量义者。应当观察一切诸法。自本来今性相空寂。无大无小无生无灭。非住非动不进不退。犹如虚空无有二法。而诸众生虚妄横计。是此是彼是得是失。起不善念造众恶业。轮回六趣备诸苦毒。无量亿劫不能自出。菩萨摩诃萨如是谛观。生怜愍心发大慈悲将欲救拔。又复深入一切诸法。法相如是生如是法。法相如是住如是法。法相如是异如是法。法相如是灭如是法。法相如是能生恶法。法相如是能生善法。住异灭者亦复如是。菩萨如是观察四相始末。悉遍知已。次复谛观一切诸法。念念不住新新生灭。复观即时生住异灭。如是观已。而入众生诸根性欲。性欲无量故。说法无量。说法无量义亦无量。无量义者。从一法生。其一法者。即无相也。如是无相。无相不相。不相无相。名为实相。菩萨摩诃萨安住如是真实相已。所发慈悲明谛不虚。于众生所真能拔苦。苦既拔已。复为说法。令诸众生受于快乐。善男子。菩萨若能如是修一法门无量义者。必得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男子。如是甚深无上大乘无量义经。文理真正尊无过上。三世诸佛所共守护。无有众魔群道得入。不为一切邪见生死之所坏败。是故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若欲疾成无上菩提。应当修学如是甚深无上大乘无量义经。

解读:无量义即空义,故一即无量,无量即一,其性本空,无相,故诸相归于一相即无相,也称实相。因为众生无明颠倒而有无量义,无量相。以空义入无量义,救度众生,如同庖丁解牛,无有障碍。因为万法皆空,众生本空,众生本自涅槃,故人人都可以成佛。所以世尊在讲《妙法莲华经》开示“人人都可以成佛”的妙义时,先说《无量义经》,而且受持《妙法莲华经》者,也必须先证空性或明白“诸法性空”的真相,这也是大乘的基本思想。

原文:

自我道场菩提树下端坐六年。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佛眼观一切诸法不可宣说。所以者何。以诸众生性欲不同。性欲不同种种说法。种种说法以方便力。四十余年未曾显实。是故众生得道差别。不得疾成无上菩提。善男子。法譬如水能洗垢秽。若井若池若江若河溪渠大海。皆悉能洗诸有垢秽。其法水者亦复如是。能洗众生诸烦恼垢。善男子。水性是一。江河井池溪渠大海。各各别异。其法性者亦复如是。洗除尘劳等无差别。

解读:因为众生性欲有差别,而说法有差别,世尊此处为后面《妙法莲华经》“三乘归一”埋下伏笔,

十功德品第三

原文:

佛言。善男子。第一是经。能令菩萨未发心者发菩提心。无慈仁者起于慈心。好杀戮者起大悲心。生嫉妒者起随喜心。有爱著者起能舍心。诸悭贪者起布施心。多憍慢者起持戒心。嗔恚盛者起忍辱心。生懈怠者起精进心。诸散乱者起禅定心。于愚痴者起智慧心。未能度彼者起度彼心。行十恶者起十善心。乐有为者志无为心。有退心者作不退心。为有漏者起无漏心。多烦恼者起除灭心。善男子。是名是经第一功德不思议力。

善男子。第二是经不可思议功德力者若有众生得是经者。若一转若一偈。乃至一句。则能通达百千亿义。无量数劫不能演说所受持法。所以者何。以其是法义无量故。善男子。是经譬如从一种子生百千万。百千万中。一一复生百千万数。如是展转乃至无量。是经典者亦复如是。从于一法生百千义。百千义中。一一复生百千万数。如是展转。乃至无量无边之义。是故此经。名无量义。善男子。是名是经第二功德不思议力。

善男子。第三是经不可思议功德力者。若有众生得闻是经。若一转若一偈乃至一句。通达百千万亿义已。虽有烦恼如无烦恼。出生入死无怖畏想。于诸众生生怜愍心。于一切法得勇健想。如壮力士能担能持诸有重者。是持经人亦复如是。能荷无上菩提重宝。担负众生出生死道。未能自度已能度彼。犹如船师身婴重病。四体不御安止此岸。有好坚牢船舟。常办诸度彼者之具。给与而去。是持经者亦复如是。虽婴五道诸有之身百八重病常恒相缠。安止无明老死此岸。而有坚牢此大乘经无量义办。能度众生。能如说行者得度生死。善男子。是名是经第三功德不思议力。

善男子。第四是经不可思议功德力者。若有众生得闻是经。若一转若一偈乃至一句。得勇健想。虽未自度而能度他。与诸菩萨以为眷属。诸佛如来。常向是人而演说法。是人闻已。悉能受持随顺不逆。转复为人随宜广说。善男子。是人譬如国王夫人新生王子。若一日若二日若至七日。若一月若二月若至七月。若一岁若二岁若至七岁。虽复不能领理国事。己为臣民之所宗敬。诸大王子以为伴侣。王及夫人。爱心偏重常与共语。所以者何。以稚小故。善男子。是持经者亦复如是。

善男子。第五是经不可思议功德力者。若善男子善女人。若佛在世若灭度后。其有受持读诵书写如是甚深无上大乘无量义经。是人虽复具缚烦恼未能远离诸凡夫事。而能示现大菩提道。延于一日以为百劫。百劫亦能促为一日。令彼众生欢喜信伏。善男子。是善男子善女人。譬如龙子始生七日。即能兴云亦能降雨。善男子。是名是经第五功德不思议力。

善男子。第六是经不可思议功德力者。若善男子善女人。若佛在世若灭度后。受持读诵是经典者。虽具烦恼而为众生说法。令得远离烦恼生死断一切苦。众生闻已修行得法得果得道。与佛如来等无差别。譬如王子。虽复稚小。若王游巡及以疾病。委是王子领理国事。王子是时依大王命如法教令。群寮百官宣流正化。国土人民各随其安。如大王治等无有异。持经善男子善女人亦复如是。若佛在世若灭度后。是善男子。虽未得住初不动地。依佛如是用说教法而敷演之。众生闻已一心修行。断除烦恼得法得果乃至得道。善男子。是名是经第六功德不思议力。

解读:诸法本空为第一义,万法无相即实相,此为如来秘藏,为宇宙根本真理,信解受持功德无量,以此义传给别人,功德无量,因为这是诸佛所宣说之大乘根本教义。

原文:

善男子。第七是经不可思议功德力者。若善男子善女人。于佛在世若灭度后得闻是经。欢喜信乐生希有心。受持读诵书写解说。如法修行发菩提心。起诸善根兴大悲意。欲度一切苦恼众生。虽未修行六波罗蜜。六波罗蜜自然在前。即于是身得无生忍。生死烦恼一时断坏。即升第七地与大菩萨位。

解读:受持本经,要发菩提心且如法修行,起诸善根兴大悲意。由明白万法本空,到修行证到万法本空,再到得无生法忍,即是得法身,即入菩萨八地。因为成就无生法忍即可立即进入六波罗蜜多的修行中。所以完整的六波罗蜜多是八地菩萨所进入的境界,非八地菩萨不能完成进入六波罗蜜修行,只能部分进入。因为不证到无生法忍不能成就般若波罗蜜多,而不成就般若波罗蜜多就不能成就其他五个波罗蜜多。

 原文:

善男子。第九是经不可思议功德力者。若善男子善女人。若佛在世及灭度后。有得是经欢喜踊跃得未曾有。受持读诵书写供养。广为众人分别解说是经义者。即得宿业余罪重障一时灭尽。便得清净逮得大辩。次第庄严诸波罗蜜。获诸三昧首楞严三昧。入大总持门。得勤精进力。速越上地。善能分身散体遍十方国。拔济一切二十五有极苦众生悉令解脱。是故是经有如此力。善男子。是名是经第九功德不思议力。

解读:受持就是信且按经修行,但受持者未必都完全明白经义,如果能完全明白经义而又能广为众人分别解说此经经义者,就能消除一切宿罪业。没有了罪业才能证见空性以至于证无生法忍,得清净辩才,成就六波罗蜜多,获诸三昧首楞严三昧,入大总持门。

原文:

善男子。如是无上大乘无量义经。极有大威神之力。尊无过上。能令诸凡夫皆成圣果。永离生死而得自在。是故此经名无量义也。能令一切众生于凡夫地生起诸菩萨无量道芽。令功德树蔚茂扶疏增长。是故此经号十不可思议功德力也。

解读:证到无生法忍自然永离生死。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