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4章 印度教的秘密

印度教不是某位教主创立的思想体系,而是在长期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它是以古代罗门教思想为主、然后再吸收了佛教和耆那教教义以及民间信仰、风俗习惯、哲学思想等的综合产物。

婆罗门教和现代印度教最重要和最根本的经典是《吠陀经》(梵语:वेद,拉丁转译为Veda,又译为韦陀经),它是印度最古老的文献材料和文体形式,主要文体是赞美诗、祈祷文和咒语,是印度人世代口口相传、长年累月结集而成的。 “吠陀”的意思是“知识”、“启示”的意思。

婆罗门教起源于公元前2000年的吠陀教,公元前20世纪中叶雅利安人由兴都库什山和帕米尔高原进入印度河流域,他们在印度河流域定居并和当地土著民族融合后,逐渐开始过渡到农业社会;形成了吠陀教,崇拜多神,实行繁琐的祭祀。雅利安人是挪亚的后代,挪亚本身就是一个藏在西藏伊甸园的修道者,挪亚是蚩尤的后代,蚩尤是黄帝的同父异母弟弟,他本身就是一个特别好战的修道者,我们在《薄伽梵歌》中也可以看到梵天鼓励阿朱那战斗,吠陀教的根其实还是来自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佛教就是西藏的雍仲本教,在此之前还有西藏元始苯教。

《吠陀经》包括“四吠陀”,分别是:梨俱吠陀(赞颂明论 ,Ṛgveda)、娑摩吠陀(歌咏明论,Sāmaveda)、耶柔吠陀(祭祀明论,Yajurveda)、阿闼婆吠陀(禳灾明论,Atharvaveda)、更广义的说法,还包括解释吠陀之经书。如“Samhita”“梵书(Brāhma?a)”、“森林书(āra?yaka)”、“奥义书(Upani?ad)”、“薄伽梵歌(Bhagavad Gītā)”等。

在印度梨俱吠陀时代之末期,以祈祷主神(梵Brahman!as -pati )为至上神,并视之为宇宙生成之原理。至梵书时代之初,则以生主神(梵Praja^pati )为最高神。未久,兴起梵之崇拜,系由祈祷主神所进化之神格。初时,梵天为生主神之子,其后渐次得势,遂取代生主神之地位,成为创造世界之原理。

第一  创造之神梵天

在梵书、奥义书时代,吠陀万神殿中的一些神开始成为婆罗门教的主神,从而出现了“三神一体”的梵天(创造神)、毗湿努(护持神)和湿婆(破坏神)。印度教以梵天是根源神,有人认为他渊源于《梨俱吠陀》中的祈祷主。祈祷主是地上的祭坛之神,在火祭中起着祭官的作用。《百道梵书》称梵天为“世界之主”,在世界形成之际,他创造诸神,护持天地空三界。森林书也宣称万物从梵天而产生,依梵天而存在,毁灭时又归于梵天。

可见,以印度教梵天是祭坛之神,是火祭中的祭官,是创造世界之主,也就是创造世界的神。而在中国火祭中的祭官就是祝融,就是太阳神,就是在中国创立腊祭制度的神农炎帝,就是圣灵,就是文殊菩萨,就是太上老君,就是佛性真我的本源,一切万有都是无极盘古神如来佛上帝利用其儿子圣灵文殊菩萨创造出来的。可见,梵天虽然是万物之主,是万有之本源,但并不是宇宙主宰神,而只是主宰神的儿子。

根据印度教《往世书》的说法,梵天是自我诞生的,并没有母亲。这种说法其实是片面和错误的,如同孙悟空,好像是自然化生的石猴,其实功德圆满后就是须菩提祖师,须菩提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其实就是文殊菩萨。

根据印度有些经典的说法,梵天是从漂流在水上的一颗金卵中诞生的,因此梵天又叫做Hiranyagarbha(金卵之意)。最后,金卵的剩余部份则扩张成宇宙。由于他是在水中诞生的,因此他又被称为Kanja(意味“在水中诞生的”)。这跟《圣经》中圣灵的产生是一致的。

《创世记》1:1起初 神创造天地。
《创世记》1:2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 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

摩西就是圣灵,摩西两个字希伯来语的意思是:“从水里拉上来。”根印度教梵天“在水中诞生”是同一个意思。但是水本身也是宇宙主宰神上帝所造的,从水中出生的梵天自然不会是宇宙主宰神。水中的金蛋其实就是金丹,即兑灵,即先天一炁,即太上老君,即太极,即骑狮子和持莲花的文殊菩萨。

根据印度经典,还有一种说法,在创造世界之神话的一个版本中提到:在创世之初,只有一望无际的大海,毗湿奴神躺在大蛇舍沙的身上,从他的肚脐中长出了一株莲花,莲花绽放时发出了数千倍于太阳的光华,其中诞生了梵天,然后梵天再创造了世界。

这也说明了梵天的名字又叫做Nabhija(意为“从肚脐生出来的”)。宇宙主宰神不可能在莲花之后生成,所以这个在莲花之后出生并坐在莲花上的梵天就是圣灵文殊菩萨,也就是西藏本教中在莲花上发光的万字符卍,万字符就是骑狮子的文殊菩萨,梵就是纯洁和清净之意,就是圣灵,就是真心。

佛教经典《大正藏》上记载:“脐中出千叶金色妙宝莲花,其光大明如万日俱照,华中有人结跏趺坐,此人复有无量光明,名曰梵天王。梵天王心生八子,八子生天地人民”

印度教中梵天的坐骑为孔雀(或天鹅),配偶为智慧女神妙音天女,故梵天也常被认为是智慧之神。而在佛教西藏密宗中妙音天女就是文殊菩萨的妻子,妙音天女其实就是莲花仙子,即素女,在佛教又称妙音菩萨。文殊菩萨就是智慧之神,就是能发出无量光明的菩萨。梵天的坐骑孔雀就是孔雀明王菩萨,也是素女,也称天鹅,即娥凰。

佛教经典中称印度教的梵天为大梵天王,又名为尸弃。梵名Maha^brahma^ -deva ,巴利名同。位于色界初禅天之第三天。又称梵天王、梵天、梵王、大梵、梵童子(梵Brahma^ sanam!kuma^ra )、世主天、世主、娑婆世界主(梵Brahma^ saha^m!pati )。音译作摩诃梵、梵摩三钵。大梵天自认为自主独存,谓己为众生之父,乃自然而有,无人能造之,后世一切众生皆其化生;并谓已尽知诸典义理,统领大千世界,以最富贵尊豪自居。世尊释迦牟尼曾升忉利天为母说法,下降此世时,梵王为佛之右胁侍,持白拂,梵天成为了释迦牟尼佛的护法,就是骑狮子的文殊菩萨,道教称之为先天一炁太上老君。

《无量寿经》发大誓愿品云:我作佛时,生我国者,善根无量,皆得金刚那罗延身,坚固之力,身顶皆有光明照耀。
《佛学大辞典》:那罗延,(天名)Nārāya?a,天上力士之名。或梵天王之异名。
涅槃经疏七曰:“那罗延,此翻金刚。”
慧苑音义上曰:“那罗延,此云坚固也。”
俱舍光记二十七曰:“此神名人种神。”
玄应音义二十四曰:“那罗,此云人。延,此云生本。谓人生本,即是梵王也。
大日经疏十曰:“毗纽天有众多别名,即是那罗延天别名也,是佛化身,三昧同前。

根据《西游记》车迟国情节,大力王菩萨就是孙悟空,孙悟空就是不死金刚,就是先天一炁,就是金丹,一切修道者凡心和真心合一就是先天一炁,功德圆满证到无生法忍时,丹发光如满月而成为不生不灭的八地菩萨。

根据《西游记》女儿国的情节,唐僧被称为人种,唐僧为阿弥陀佛的二弟子,为金蝉子,即金蝉氏,即文殊菩萨。

印度教梵天的传统形象乃四颗头、四张脸以及四只手臂,口中不断地诵读《吠陀经》。特别在北印度,他常常有着一绺白胡须,代表他几近永恒的存在。但他的一只手握有一支汤匙型的令牌,代表着将神圣的奶油滴入自我牺牲的火柴堆。这意味着梵天是自我牺牲的神明,是火神,他的一只手拿着一个水壶(有时是装着水的椰子壳),印度教认为壶中的水代表万物初始,涵盖一切。梵天也拿着一串念珠,印度教认为是他计算宇宙时间流逝的定时器。此外他也拿着象征神圣的《吠陀经》或与代表纯净的莲花。

西藏密教之梵天像有四面四臂,右手持莲花、数珠(念珠),左手执军持(盛水器,即观世音的净水瓶),作唵字印(诵经),乘七鹅车(与水神九天玄女的艮灵一体),戴发髻冠。可见印度教的梵天和西藏密宗的梵天是同一个菩萨。

根据印度教,梵天创造了梵字字母Brāhmī。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二说:“详其文字,梵天所制,原始垂则,四十七言”(47个字母)。”

《法苑珠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昔造书之主,凡有三人。长名曰梵,其书右行;次曰佉卢,其书左行;少者苍颉,其书下行。”

可能梵天、佉卢和苍颉都是文殊菩萨的化身,文殊者文书也,为一切众生之师。

梵天信仰在南传佛教的东南亚,香港、澳门、台湾尤其泰国,得到很大的发挥,在泰国的梵天信仰中,华人称之四面佛信仰。文殊菩萨在佛教就是真如法身佛,为真如佛性本源,真心幻化万物和一切众生,印度教称为“梵我如一”,《大般涅槃经》:“佛性即我义”,真如即真心即佛性,即真我。与梵天合一就是见真心,就是见道,就是入道,就能明白空性真理,就能得永生。

印度大型电视连续剧《释迦牟尼佛》就描写释迦牟尼佛在成佛前梦见自己睡在水上,他肚脐长出了一朵莲花。印度教称释迦牟尼是梵天的第九个化身, 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释迦牟尼成佛之前是梵天即骑狮子的文殊菩萨之凡身,与梵天即文殊菩萨合一(睹明星)后证道,证道后其言行被其天父宇宙主宰神如来法身所摄持才是成佛,所以梵天是释迦牟尼佛的胁侍文殊菩萨。

从以上可见,梵天王就是骑狮子的文殊菩萨,印度教的梵天体现的是文殊菩萨化生万法的能力,即造化万物和一切众生的能力,包括化生了除宇宙主宰神无极盘古如来佛之外的一切神。释迦牟尼佛当年并没有把梵天的身份讲清楚,因为末世宗教理论合一的任务交给了弥勒菩萨,在《西游记》中称之唐僧取经,此预言小说中的唐僧并非是历史上的那个玄奘法师,而是利用玄奘去印度取经的题材写出了末世弥勒唐僧在各个宗教经典中取经的预言故事。

第二  守护之神毗湿努

毗湿奴即是“维护”之神。毗湿奴又译遍毗搜纽。印度教保护之神毗湿奴(Viṣṇu),在吠陀时代原来是吠陀太阳神之一,在印度教时代升格为维持宇宙秩序的主神,成为印度三大神之一。毗者毗邻也,湿者水也,海也,奴者无极如来神之胁侍也,所以毗湿奴就是与湿婆相邻的大势至菩萨。

传说毗湿奴躺在大蛇阿南塔盘绕如床的身上沉睡,在宇宙之海上漂浮。每当宇宙循环的周期一“劫”之始,毗湿奴一觉醒来,从他的肚脐里长出的一朵莲花中诞生的梵天就开始创造世界,而一劫之末湿婆又毁灭世界。毗湿奴反复沉睡、苏醒,宇宙不断循环、更新。

解读:

阿南塔为大蛇,也称千头蛇,传说有一千个头,其实是代表吐舌头的蛇,即白无常。印度教中常把阿南塔画成七个头,所以白无常也称为七爷。可见这个毗湿奴就是手持大蛇的弥勒天王殿中的西方广目天王,就是大势至菩萨,就是乘龙的玉清真王日官大帝。这个大蛇就是普贤菩萨和素女合一的太素。太素一分为二就变成了普贤菩萨和素女莲花仙子,肚脐本来连接女性的子宫,莲花从肚脐中生出来象征莲花仙子素女是女性神,梵天即圣灵文殊菩萨坐在莲花上讲经说法和化身万物。海就是水神九天玄女之坎灵。骑狮子的圣灵文殊菩萨一分为二就是太阳神大势至菩萨和月亮神观世音菩萨。也就是先天一炁化为阴阳两炁,先天一炁分两炁化生万物。

因为有太阳的热量,雪水融化,山土露出,于是才有动植物的生长。同样如果毗湿奴沉睡,则太阳和月亮都没有了(月光来自太阳光),没有了光和能量,空气中的水又化为冰,整个地球都被冰所覆盖(冰下还是有水),一切生物都被灭绝,天地也不存在,皆在黑暗之中,此时即是天地不分的混沌状态,此时大势至菩萨和观世音菩萨合一为骑狮子的文殊菩萨,即梵天睡在莲花里面。过了很久,毗湿奴苏醒就是先天一炁又分为两炁,即骑狮子的文殊菩萨有分出大势至菩萨和观世音菩萨。太阳和月亮就有出来了,天地有被开辟了。

在印度教造像中,毗湿奴通常是王者衣冠,肤色绀青,佩戴宝石、圣线粗大的花环,四臂手持法螺贝、妙见神轮、伽陀神锤、神弓或宝剑(他的武器有时以拟人化的形象出现)、莲花,他有时坐在莲花上,有时躺在一条千头蛇身上,有时骑在一只大鹏鸟迦楼罗上。千头那伽舍沙(或称阿南塔龙)将其掩蔽。

解读:

肤色绀青:是雷祖真王的蓝色身形像,

四臂手持法螺贝:法螺即象征观世音菩萨,象征与观世音菩萨一体。

妙见神轮:妙见即真心,真心能见空性,故名妙见,真心即太上老君的金刚琢,也是广目天王手上的金丹,也是南方增长天王手上金刚镯。为兑灵,即先天一炁,即梵天。

伽陀神锤:就是雷祖用来打雷的锤子。

神弓:弓即乾坤弓,即泰灵,即宇宙主宰无极神,即如来法身。如来法身与莲花一体,毗湿奴肚脐里面有莲花,即大势至菩萨持莲花,故通过莲花玉如来法身一体,如来法身即上帝,用弓代表上帝。

宝剑:即鸳鸯剑,也称七星宝剑,即兑灵先天一炁。
坐在莲花上:莲花即素女,即东方持国天王,莲花也是蛇王,即白蛇白素贞。
大鹏鸟迦楼罗:就是金翅大鹏雕,即真龙普贤菩萨。

千头那伽舍沙(或称阿南塔龙)将其掩蔽:表示大势至菩萨藏在观世音菩萨里面,观世音菩萨一动分阴阳才有大势至菩萨出来。

在印度教中,毗湿奴是叙事诗中地位最高的神,掌管维护宇宙之权,与湿婆神二分神界权力。毗湿奴和神妃吉祥天住在最高的天宿。其性格温和,对信仰虔诚的信徒施予恩惠,而且常化身成各种形象,拯救危难的世界。毗湿奴是仁慈和善良的化身,具有无所不能的力量,保护和维持着宇宙和宇宙秩序。毗湿奴就是《圣经》中的圣灵米迦勒天使长。

《但以理书》 12:1 那时,保佑你本国之民的天使长(注:原文作“大君”)米迦勒必站起来,并且有大艰难,从有国以来直到此时,没有这样的。你本国的民中,凡名录在册上的,必得拯救。

《百道梵书》说那罗衍是宇宙精神,与原 人 (q. v. ) 相等,在印度的史诗中与毗湿奴相等,是毗湿奴的名号之一。在《摩奴法典》中却又把那罗衍之名与大梵天相联系。由此可见,毗湿奴和梵天都是那罗衍,那罗衍就是那罗延,即大力王菩萨孙悟空,即文殊菩萨。那罗衍的准确翻译应该是拿螺炎,即拿着白海螺的炎帝,神农炎帝即太阳神,海螺即观世音菩萨之灵身素女,即莲花仙子。与观世音菩萨在一起的大势至菩萨就是骑狮子的文殊菩萨,但大势至菩萨不与观世音菩萨在一起时(即大势至菩萨下凡为人后,在还没有证道之前),就是骑狮子的文殊菩萨之凡身,即文殊菩萨的阳炁。

第三  毁灭之神湿婆

印度教的万神殿中有个暴风神楼陀罗,为湿婆之雏形,但在《梨俱吠陀》中湿婆被称为暴风神之父,全身褐色,颈青发结,千眼多手,持弓箭;有善恶二重性格,发怒时用霹雳之矢,损伤人畜草木;但在人畜受病害时,又以草药治之,使之化险为夷,吉祥如意,成为家畜之主(兽主)或恶魔之主。后来楼陀罗又演化为山区猎人和居民的“万众之主”(群主),其吉祥慈爱的特性也为人们崇拜,在吠陀后期文献中常将楼陀罗和湿婆并称。

解读:

暴风神楼陀罗就是风神素女,也称莲花仙子,但有大莲花和小莲花,大莲花即龙女,而小莲花即小龙女。两个其实是一个,素女与水神九天玄女合一时就是观世音菩萨,即湿婆,当素女单独从观世音里面分离出来是称为小龙女,当小龙女回去与观世音菩萨合一时就是素女,这就是母和女一体。观世音菩萨虽然本身为阴性女神,但常以男性的形态出现。

千眼多手:这正是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的形像,手为艮灵。
持弓箭:素女为莲花仙子,与无极主宰神一体。
以草药治之:素女为风神能治愈一切疾病,风神为阴木巽灵,是一切草药指本源。
霹雳之矢:素女有丁火,阴龙素女即是矢,即箭。
吉祥慈爱的特性:湿婆就是大慈大悲观世菩萨

湿婆居住在凯拉萨山(Mount Kalashi,即中国西藏阿里境内的冈仁波钦神山) ,他的乘骑是公牛南迪(Nandi),他的神妃是雪山神女帕尔瓦蒂(Parvatī),又叫乌玛(Umā,光明、美丽)。湿婆配偶的另一种形象杜尔伽(Durgā,难近母)则是美艳而嗜杀的复仇女神,曾代表诸神杀死水牛怪魔希沙。还有一种形象迦梨(Kalī,黑女神),面目狰狞、酷爱血祭,纯属恐怖的死神。

解读:

住在凯拉萨山:观世菩萨之水神身为九天玄女,九天玄女有艮山之灵,素女为草,故湿婆住山上。

骑是公牛南迪:湿婆之花神风神身素女有丁火,丁火来自太阳神之离灵,离为公牛。

神妃是雪山神女:其实就是雪神九天玄女,素女和九天玄女是一体,故称九天玄女为素女的神妃。其实并非夫妻,而是姐妹而已。素女为姐姐,九天玄女为妹妹。观世音菩萨在印度主要以男身示现,到了中国才恢复女性的身份。

嗜杀的复仇女神:九天玄女就是荡魔天尊玄武大帝,就是持有生死薄的地狱判官阴律司崔钰。观世音菩萨末世再来就是基督教中首先实行对罪人的肉体之审判的南方女王,九幽素女娘娘就是地狱里的黑无常。

湿婆是苦行之神,终年在喜马拉雅山上的吉婆娑山修炼苦行,通过最严格的苦行和最彻底的沉思,获得最深奥的知识和神奇力量。他还是舞蹈之神,创造刚柔两种舞蹈,被誉为舞王。他是妖魔鬼怪的统帅,妖魔鬼怪都受制于他。湿婆的形象被描绘成三眼四手,手中分执三股叉、神螺、水罐、鼓等;身着兽皮衣,浑身涂灰,头上有一弯新月作为装饰,头发盘成犄角形,上有恒河的象征物。传说恒河下凡时曾先落在他的头上,分七路流向大地,颈上绕着一条蛇。坐骑是一头大白牛。佛教文献称他为大自在天,住色界之顶,为三千界之主。

解读:

最深奥的知识和神奇力量:观世音菩萨的艮灵里面藏有文殊菩萨的真心,即梵天,故有最深奥的知识和神奇的力量。

他还是舞蹈之神,创造刚柔两种舞蹈:素女为阴龙,龙主动,阳龙普贤菩萨为震为雷,阴龙素女为风为舞蹈。

妖魔鬼怪的统帅:素女即女娲有招妖旗,一切妖精都听其指挥。
三眼四手:第三只眼就是真如,真心,也称见性,有观照一切的能力,有见空性的能力。真心藏在九天玄女的艮灵里面。
三股叉:三为辰,辰为龙。
神螺:即白海螺,即田螺姑娘,也称白水素女,即素女。
水罐:即观世音菩萨的净水瓶。
鼓:代表普贤菩萨,她与普贤是一体的。或者也代表乐器,素女即妙音天女,是乐神。
头上有一弯新月:素女就是月光菩萨。

上有恒河的象征物:九天玄女就是水神,也称恒河女神。印度最伟大的圣河恒河的恒河女神,其形象相貌端严,一面三眼四臂,身穿白色的纱丽,头戴宝冠,一手持莲花,一手持水壶,端坐在象征河水的鳄鱼和莲花之上。九天玄女与莲花仙子素女合一就是观世音菩萨,即湿婆。这就是足踏金鱼(鳄鱼)或莲花,手持净水瓶的观音菩萨。

称他为大自在天:观世音菩萨也称观自在菩萨,故为大自在天天主。
喜马拉雅山上的吉婆娑山修炼:湿婆就是昆仑山上的西王母。

由以上可见,湿婆就是滴水观音,因为有水,且是女神,故称湿婆,是月光菩萨和水神合一的菩萨,而毗湿奴就是滴水观音的丈夫大势至菩萨,即太阳神。大势至菩萨和观世音菩萨是合为一体的,是互相毗邻的,故称大势至菩萨为毗湿奴。

从以上可见,梵天一分为二即毗湿奴和湿婆,而毗湿奴躺在湿婆怀里合一即梵天。梵天要自己分离出一个毗湿奴,自己就变成了湿婆,这样才能开天辟地,才能生万物和众生。

印度教有着三大特点:第一、崇拜三相神、第二、直接宣扬世袭等级制度、第三、相信灵魂不死,坚定相信灵魂轮回转世。

虽然印度教里面的三相神都是真神,但是他们主宰神搞错了,他们不知道真正的主宰神是谁,在世尊释迦牟尼出世时婆罗门教就失去了修道正法,已经不能靠婆罗教的理论去获得生死解脱了。虽然现在的印度教相信灵魂轮回转世,也宣扬万法都是虚幻,但没有证空性之正确方法,也不知道要证空性才能解脱生死轮回。他们以为只要祭祀和作工奉献就能获得解脱,就能与梵合一,这是错误的。虽然印度教的瑜伽也有修习禅定之术,但是这些冥想瑜伽虽然能获得一定的禅定之力,会出现一些神通功能,但是没有在定中观空苦无常的毗婆舍那法,故不能证空性,也就不能解脱。印度教中流行牺牲祭祀,甚至是用活人祭祀,这就走入了犯罪的邪途。要本身无罪且被上帝特别指定之人才能用牺牲来祭祀上帝,如古代的天子,如犹太教中的大祭司,一般人是不能用牺牲来祭祀的,那都是杀生,都造罪业。如今的祭祀根本没有能力跟上帝交流,怎么能用牺牲祭祀来消罪呢?而且用牺牲祭祀上帝,这并非上帝所喜爱的。

《马太福音》 9:13 经上说:“‘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这句话的意思,你们且去揣摩。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

早期的婆罗门教义是通过心传口授传播的,在传播的过程中必然有很多被删减或人为增加或被曲解的很多东西,所以印度教中的经典中,很多经文并非正确。在《薄伽梵歌》中就有梵天鼓励人们去为国家而打仗杀人的文句。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一切宗教正法都以“不可杀人”为重要的戒律。宗教组织为了迎合统治者的需要才会改成“可以为国家杀人”,可以为所谓的正义杀人”

印度教宣传灵魂是不死的,这也是片面的,一般而言众生在六道中轮回,其魂是不死的,但是灵魂还是有可能被三相神杀死的,道家称神形居灭。

《马太福音》 10:28 那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不要怕他们;惟有能把身体和灵魂都灭在地狱里的,正要怕他。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