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3章 万字符与西藏佛教雍仲本教的奥秘

在世界各地的古代遗址中都发现了“卍”字符的踪迹。在古代的克里特和特洛伊、斯堪的那维亚、苏格兰、爱尔兰、美洲的印第安土着、南美洲的玛雅文明、阿拉伯、美索不达米亚、罗马和早期的基督教、拜占庭文化、古印度以及中国、埃及等等都有发现,“卍”字符出现之广,已经被视为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来研究。

现在知道最早的“卍”字符出现于距今约9000年前的彭头山文化。距今约7400年的湖南高庙文化的陶器上、河姆渡文化(距今6900年)中发现了一个以鸟喙为象征的四鸟呈“卍”字形中心的陶盘。甘、青地区出土的卍字纹主要出现在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的多个陶器上,其年代距今4000年左右;距今4800年左右的广东石峡文化,发现了卍字纹陶器;在内蒙古小河沿文化出土的一件大口深腹罐也绘制有“卍”字符,其年代距今4870年左右。

美索不达米亚Hassuna时期陶器上的“卍”纹图案,约公元前5000年。距今约5000年的苏美尔文化中也出土了大量“卍”字形吉祥符号。根据考古发现,处于青铜时代的欧洲,“卍”字符就已经流行了,作为装饰性符号,在早期基督教艺术和拜占廷艺术中都可以见到,在希腊,古代的克里特人和特洛伊人在很多装饰中都广泛使用卍字符。高加索墓葬和出土铜器上也发现有“卍”纹图案。

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的西亚美索不达米亚Hassuna时期的陶器上,就发现有两个“卍”形符号。其中一个为“卍”形,一个为变体“卍”形。
万字符有两种,“卍”或“卐”,也是古雅利安人使用的一种特殊符号,人们把它看成是太阳与火的象征。

卍字符也是印度佛教和印度教的标志,代表佛教和印度教的教义之用,北魏时期的一部经书把“卍”译成“万”字,唐代玄奘等人将它译成“德”字,强调佛的功德无量,唐代女皇帝武则天又把它定为“万”字,意思是集天下一切吉祥功德。佛家大多认为应以右旋为准,因为佛教以右旋即“卍”为吉祥,佛家举行各种佛教仪式都是右旋进行的。

万字的繁体字为萬,其甲骨文、金文、篆文和隶书如下:

万字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

从甲骨文看有一个“口”为兑灵文殊菩萨,一个“虫”为太素龙,在金文中变成了两个“虫”即普贤菩萨和莲花仙子素女,还有两个“又”即无极神。在隶书用两个“又”变成了草头“艹”,显然是错误的。甲骨文中的“口”变成了“田”,表示此“口”为艮灵里面的真心。可见萬就是骑狮子和持莲花的文殊菩萨。

在西藏雍仲本教中,在“雍仲”里有两个“卍”符号,在西藏岩画中出现的“雍仲”符号图案不仅分布的面积相当广(遍布西部、北部、南部);而且其延续的时期也相当长,贯穿于西藏岩画的早、中、晚三期。

雍仲本教大约起源于公元前一千多年前的古象雄王朝,是古象雄王子辛饶弥沃如来佛祖所传教的如来正法,也被称为西藏最古老的象雄佛法,是以显宗、密宗、大圆满的理论为基础,以皈依三宝为根本,济世救人,导人向善,有着自己圆满成佛窍诀的佛陀教育。

据汉文和藏文典籍记载,象雄古国史称羌同、羊同,在7世纪前达到鼎盛。象雄古国建立于公元前1600年前到西元元年之间的铁器时代,于645年亡于吐蕃王朝。而释迦牟尼的佛法于公元七世纪的吐蕃王朝时期传入西藏,印度佛教与本波佛教之间各自互相吸收了许多对方的内容而各自得到了发展,因为印度佛教与本波佛教在信仰的本源上是完全一致的。印度佛教大量吸收了本波佛教的内容,使其能够更深入地根植于当时的社会并逐渐发展成为了现代的“藏传佛教”。

《象雄大藏经》内容原本篇幅浩大,历经数千年岁月变迁,其中一些内容已轶失不存,现存178部,包括《律》74部,《经》70部,《续》26部,《库》8部 。

《吐蕃王统世系明鉴》记载:“自聂赤赞普至墀杰脱赞之间凡二十六代,均以本教护持国政。”
聂赤赞普,是西藏传说中的第一位藏王。,传说中西藏山南地区的悉补野部地方首领,于公元前前127年即位,是为吐蕃之祖先。

2013年7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重点课题“古象雄文明探源”暨古象雄佛法大藏经汉译工程在北京启动。有着西藏古代社会“百科全书”之称的大藏经《甘珠尔》汉译工程,将由该中心和西藏昌都孜珠寺联合推进,孜珠寺住持丁真俄色活佛担任主译师,计划十年完成。

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 的主要标志为“雍仲恰幸”,(“恰”表示降灭邪见;“幸”表示引入解脱)它由两个“卍”连接在一起组成。“雍仲”就是指“卍”这个符号, “雍仲”是藏语,“雍仲本教”就是最早使用这个佛号的佛教。雍仲“卍”是佛祖的心印 ,“雍”是胜义无生,和谐永恒的象征,就是诸法的空性与真谛;“仲”是世俗无灭的意思。

可见,“卍”就是不生不灭的真如,即佛性,即真心,即本妙圆心,此真心摄持光与火,故能释放无量光明,所以被称为火神或太阳神,就是代表骑狮子的文殊菩萨,故此玄奘法师将之称为“德”

梵文将“卍”读作“室利踞蹉洛刹那”,意思是“吉祥海云相”,它被画在佛祖如来的胸部,被佛教徒认为是“瑞相”,能涌出宝光,“其光晃昱,有千百色”。

《创世纪》
1:2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 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
1:2 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海上的云就是八卦中的兑灵,兑为泽,大泽为海,澤为水土上有目,目即见性,见性即真心,基督教称之为圣灵,就是妙吉祥文殊菩萨,也称妙光菩萨,所以称“吉祥海云相”

乙的甲骨文和金文如下:

乙甲骨文

可见,“卍”是由两个“乙”字合成的,道教的泰一救苦天尊也被称为泰一救苦天尊,乙就是一,就是先天一炁,就是真如,即真心。

辛饶弥沃出生在象雄俄摩隆仁国度,现在西藏阿里地区世界屋脊岗底斯神山的附近,当时有个“巴博索吉”的皇宫里出生的。辛饶弥沃的父亲是象雄国王,叫做嘉本陀甘,母亲是慈母佛的转世,叫做雍吉嘉洗玛。幸饶弥沃诞生与公元前16017年正月十五日早晨。嘉本陀甘邀请程肯忠塞(取名者婆罗门教),让儿子取名,程肯忠塞观察后非常赞美,说:“此人不是一般人,是佛的化身,叫他辛饶弥沃。”

辛饶弥沃也称为辛饶米沃,“辛”属于古老象雄六大姓之中的“幸”族;“饶”是殊胜、无上、特异、最高、极善的意思。“弥沃”是大圣人,超凡圣人之意。“辛饶弥沃”意思是出生在辛族的祖师与圣者。

辛饶教祖创建了“雍仲本教”后,首先创造了象雄的文字,并传授了五明学科:工巧明(工艺学)、声论学(语言学)、医学、外明学(天文学)。

“辛”即阴金,阴金即兑阴灵,即真心,即真如,“饶”为无上之意,无上真如即真如之本源,即兑灵文殊菩萨,即真如法身佛(非如来法身,但与如来法身一体),即先天一炁聚集所化生的太上老君,即卍。弥即米,米神即谷神,即火神炎帝,沃即光盛之意,故辛饶弥沃佛祖就是摄持了无量光的卍,就是神农炎帝再来,就是太上老君的前世。

可见辛饶弥沃就是妙光文殊菩萨,文殊菩萨为一切佛之师,故此为释迦牟尼的前世白幢天子之师,白幢天子就是作为一生补处菩萨的释迦牟尼在兜率天宫时的名称。

本教的“雍仲恰幸”符号如下图:

万字符本

万字符莲花

本教“雍仲恰幸”符号由两个“口”、两个“卍”和两朵“莲花”组成,口即是兑灵,兑灵即是先天一炁,即是卍,卍中的红色为丙火,莲花中间的红色为丁火,有两个火即是火神和太阳神神农炎帝。莲花代表莲花仙子妙音菩萨(素女),如来法身藏于其中,两朵莲花之间的空间就代表如同虚空的如来法身,如同犹太教神的约柜上两个基路伯之间的空间代表上帝一样,可见“雍仲恰幸”象征坐在莲花中间且以卍(即文殊菩萨)显像的如来佛。

文殊菩萨也与如来法身一起坐在莲花上,文殊菩萨与如来法身一体,即与道一体,故为道的化身,即如来佛的化身,。

雍者和谐也,和也,《大般涅槃经》:“和即如来”,仲者二也,可见“雍仲”即如来佛的第二个儿子,长子为普贤菩萨,二子即文殊菩萨。

本从木从一,一为先天一炁,木为甲木,即奇门遁甲中的元帅,即元始天尊,即泰灵,可见本即泰一神,即出世的佛,本教即佛教。

从以上可见,佛教出自中华神州,是中华本有的宗教,在一万年前人类起源之时就有佛教了,因为拜太阳神就是佛教,太阳神就是真如法身佛,就是斗战胜佛孙悟空,就是文殊菩萨和太上老君,即灵宝天尊,即男玄鸟,即玄德,道家玄门即佛门。玄者真心也,真如也,玄德即真心之德。

《华严经》卷二十九菩萨住处品载:

“真旦国土(中华神州)有菩萨住处,名那罗延山(太乙山,终南山),过去诸佛常于中住”。

从万字符最早出现在湖南也可推断,本届人类文明出自湖南,因为昊天耶和华如来上帝将该隐流放到伊甸园的东面挪得之地,此地即湖南永州市蓝山县所城镇,而伊甸园即是西藏,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