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经》 释义(二)

《大般涅槃经》 第六卷

如来性品第四之三

原文:

善男子,是大涅槃微妙经中有四种人。能护正法建立正法忆念正法能多利益。怜愍世间为世间依安乐人天。何等为四。有人出世具烦恼性是名第一。须陀洹人、斯陀含人是名第二。阿那含人是名第三。阿罗汉人是名第四。是四种人出现于世。能多利益怜愍世间为世间依安乐人天。

解读:有烦恼者即凡夫和声闻四果者都可以传教《大般涅槃经》

原文:

(须陀洹人、斯陀含)是名第二人。如是之人未得第二第三住处名为菩萨已得受记。

若所受身有八万虫亦无是处。永离淫欲乃至梦中不失不净斯有是处。临终之日生怖畏者亦无是处。阿那含者为何谓也。是人不还如上所说。所有过患永不能污。往返周旋名为菩萨已得受记。不久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则名为第三人也。

第四人者名阿罗汉。阿罗汉者断诸烦恼舍于重担。逮得己利所作已办住第十地得自在智。随人所乐种种色像悉能示现。

解读:须陀洹人、斯陀含人被佛授记后相当于菩萨初地,就是刚见空性之人,见到空性即无凡情,已经具有马阴藏相,所以即使梦中也不会遗精,阿那含相当于菩萨七地,阿罗汉相当于菩萨十地。可见当年跟随世尊释迦牟尼的十大声闻弟子其实都是十地菩萨。

原文:

若有闻者闻已信受。能信如来是常住法。如是之人甚为希有如优昙花。我涅槃后若有得闻如是大乘微妙经典生信敬心。当知是等于未来世百千亿劫不堕恶道。

解读:只要相信如来永生不灭,就永远不会堕三恶道。如来即是上帝,所以犹太人不讲六道轮回,因为他们不会入三恶道。

原文:

是大涅槃微妙经典所流布处。当知其地即是金刚。是中诸人亦如金刚。若有能听如是经者。即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随其所愿悉得成就如我今日所可宣说。

解读:只要听闻此经,即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于成佛之路不再退转。

原文:

若有众生于八恒河沙等佛所发菩提心。然后乃能于恶世中不谤是法。受持读诵书写经卷亦劝他人令得书写。自能听受复劝他人令得听受读诵通利。拥护坚持怜愍世间诸众生故供养是经。亦劝他人令其供养恭敬尊重读诵礼拜亦复如是。具足能解尽其义味。所谓如来常住不变毕竟安乐。广说众生悉有佛性。善知如来所有法藏。供养如是诸佛等已。建立如是无上正法受持拥护。若有始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当知是人未来之世必能建立如是正法受持拥护。

解读:要曾于八恒河沙等佛所发菩提心的人才能尽解本经义味,才能广说众生悉有佛性,才能建立无上正法,才能广为宣说是经。

 原文:

若有众生成就具足无量功德。乃能信是大乘经典信已受持。其余众生有乐法者。若能广为解说此经。其人闻已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所作恶业皆悉除灭。若有不信是经典者。现身当为无量病苦之所恼害。多为众人所见骂辱。命终之后人所轻贱颜貌丑陋。资生艰难常不供足虽复少得粗涩弊恶。生生常处贫穷下贱诽谤正法邪见之家。

善男子,譬如雾露势虽欲住不过日出,日既出已消灭无余。善男子。,是诸众生所有恶业亦复如是,住世势力不过得见大涅槃日,是日既出悉能除灭一切恶业

解读:只要听闻此经并且相信者,即消除无量阿僧祇劫所作恶业,也就是消罪,可见本经之消罪威力最为强大。《无量义经》也能消一切罪业,但要自己明白经义,且广为宣说才能消罪业。
原文:

善男子,若有众生发心始学是大乘典大涅槃经,书持读诵亦复如是,虽未具足位阶十住则已堕于十住数中。或有众生是佛弟子或非弟子,若因贪怖或因利养听受是经乃至一偈,闻已不谤当知是人则为已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解读:读诵此经必定入菩萨十地,当然不是一世就能成就的,但与其他佛经比,则极快。

原文:

佛告迦叶,若有建立护持正法,如是之人应从启请当舍身命而供养之。

解读:本经引导人走入永生之八地菩萨之法,就是为护持正法的法师舍命,即以命护持法师,即舍命供养佛法。

《马可福音》8:35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注:或作“灵魂”。下同)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和福音丧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

《启示录》20:4 我又看见几个宝座,也有坐在上面的,并有审判的权柄赐给他们。我又看见那些因为给耶稣作见证,并为 神之道被斩者的灵魂,和那没有拜过兽与兽像,也没有在额上和手上受过它印记之人的灵魂,他们都复活了,与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

原文:

善男子,我涅槃后护持正法诸菩萨等亦复如是。以方便力与彼破戒假名,受畜一切不净物僧同其事业。尔时菩萨若见有人虽多犯戒能治毁禁诸恶比丘,即往其所恭敬礼拜四事供养,经书什物悉以奉上,如其自无要当方便从诸檀越求觅而与,为是事故应畜八种不净之物。何以故?是人为治诸恶比丘,如彼童子驱旃陀罗。尔时菩萨虽复恭敬礼拜是人受畜八种不净之物,悉无有罪。何以故?以是菩萨为欲摈治诸恶比丘,令清净僧得安隐住,流布方等大乘经典利益一切诸天人故。

护法菩萨正应如是。若有人见护法之人与破戒者同其事业说有罪者,当知其人自受其殃,是护法者实无有罪。善男子,若有比丘犯禁戒已,憍慢心故覆藏不悔,当知是人名真破戒。菩萨摩诃萨为护法故虽有所犯不名破戒。何以故?以无憍慢发露悔故。
    解读:护法菩萨为接近破戒比丘以引导他们归正,而故意与他们一同破戒,此为同事摄受,非为真破戒,因为护法菩萨心无骄慢,而且也自己为自己犯戒之事发露并忏悔。

有没有罪是如来说了算,必非护持菩萨自己说了算,所以护持菩萨即使是同事摄受破戒比丘而犯戒,也要心无骄慢,且要发露和忏悔,才能无罪。不能自己以护法者自居而自认为自己犯戒无罪。

原文: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是等菩萨摩诃萨于戒极缓。本所受戒为具在不。佛言善男子。汝今不应作如是说。何以故。本所受戒如本不失。设有所犯即应忏悔悔已清净。

解读:护法师为摄受破戒比丘而破戒(与破戒比丘在一起同事本身就是破戒了),则要立即忏悔,那么就不失本戒。

原文:

善男子。大众之中八不净法亦复如是。于是众中多有受用如是八法。唯有一人清净持戒。不受如是八不净法。而知诸人受畜非法。

若优婆塞知是比丘是破戒人不应给施礼拜供养。若知是人受畜八法亦复不应给施所须礼拜供养。若于僧中有破戒者,不应以被袈裟因缘恭敬礼拜

解读:不能接受和畜存八种财物,此八种财物不净,故称八不净,如下:

一、置买田宅 谓比丘当依众居止,勤修出世,清净无为之正道。若私置田宅,以图自足,是为不净。

二、种植根栽 谓比丘当勤修正道业,于世间资生之事,不生贪着。若不为众,私自种植田园,内妨行业,是为不净。

三、贮聚谷粟 谓比丘当乞食资身,清净活命。若不为众,私自藏贮,谷粟米麦,是为不净。

四、畜养奴婢 谓比丘当,闲居净处,修摄其心,行安乐行。若不为众,畜养奴婢,驱使作务,是为不净。

五、畜养群畜 谓比丘当,严持禁戒,慈心不杀。若畜养牛马等,畜孳生之类,以污梵行,是为不净。

六、藏积金银钱宝 谓比丘当以,清雅为高,安贫乐道,身无长物。若贪积世间贵重,金银资财等物,资生求利,计算出纳,有乖道行,是为不净。

七、藏积象牙刻镂等物 谓比丘当奉佛戒,志尚俭素,于诸玩好,心不贪恋,布衣草座,常怀知足。若贪世间,稀有雕饰之物,是为不净。

八、藏积铜铁釜镬以自煮爨 谓比丘与众居止,当与众同餐,或乞食自活,励精梵行,成就道业。若藏积釜镬,以自煮爨,别众而食,是为不净。出家人不可以畜积八种不净物;八不净者:畜金、银、奴、婢、牛羊、仓库、毒品,贩卖、耕种,畜诸奴婢,不净之物,金银珍宝,谷米仓库,牛羊象马,贩卖求利。手自作食,不受而啖,污道污威仪,损妨处多,故名不净。

凡畜以上八不净者都是犯戒比丘!居士不需要供养礼拜犯戒之人。

原文:

如来观知所有弟子有诸檀越供给所须令无所乏。如是之人佛则不听受畜奴婢金银财宝贩卖市易不净物等。若诸弟子无有檀越供给所须。时世饥馑饮食难得。为欲建立护持正法。我听弟子受畜奴婢金银车乘田宅谷米卖易所须。虽听受畜如是等物要当净施笃信檀越。

解读:在无有居士供给所须,时世饥馑饮食难得的情况下可以受畜不净物,但要全部施舍给居士们。比如湖南受旱灾或水灾,没有粮食和钱财,有山东人捐钱给湖南的寺庙,这种情况下可以接受捐款和粮食,但接受后要全部分发给当地的居士们。有人以为只要财物和粮食归寺庙,不归个人就不是犯戒,那是错误的。“比丘当乞食资生”,不能在寺庙里储蓄粮食,不能自己烧饭,除非居士自己拿来粮食,由居士烧饭供养和尚。不能和尚自己买粮食,自己管理粮食,自己烧饭。

原文:

如佛所说是诸比丘当依四法。何等为四。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如是四法应当证知非四种人。

佛言善男子。依法者。即是如来大般涅槃。一切佛法即是法性。是法性者即是如来。是故如来常住不变。若复有言如来无常。是人不知不见法性。

依义不依语者。义者名曰觉了。觉了义者名不羸劣。不羸劣者名曰满足。满足义者。名曰如来常住不变。如来常住不变义者即是法常。法常义者即是僧常。是名依义不依语也。

依智不依识者。所言智者即是如来。若有声闻不能善知如来功德。如是之识不应依止。若知如来即是法身。如是真智所应依止。若见如来方便之身。言是阴界诸入所摄食所长养亦不应依。是故知识不可依止。若复有人作是说者。及其经书亦不应依。

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不了义经者。谓声闻乘。闻佛如来深密藏处悉生疑怪。不知是藏出大智海。犹如婴儿无所别知。是则名为不了义也。

不依不了义。不了义者如经中说。一切烧燃一切无常一切皆苦一切皆空一切无我。是名不了义。何以故。以不能了如是义故。令诸众生堕阿鼻狱。

是故我今说是四依。法者即是法性。义者即是如来常住不变。智者了知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了义者了达一切大乘经典。

解读:四依的判断标准就是:了知如来是空相的、是常存的、是不变不灭的,了知人人都有佛性,都能成佛,了达一切大乘经典本义(不是明白一本两本就可以了,不要以为拿着一本《金刚经》就了义了)。说“空,苦,无常,无我”者是小乘声闻之不了义。禅宗以涅槃(完全灭度)为目的就是不了义,他们虽然说有法身,但是实际上不明白法身为何物,以为法身就是空,以为见到空性就有法身。大乘见到空性是初地菩萨,而法身成就是八地菩萨,法身成身体就能千变万化,而不是那些禅宗人士所说的无法证明给人看他证到法身了,至少可以如孙悟空那样变化一下给被人证明的。再说见到空性者必然有马阴藏相,这个特征至少自己就比较容易辨别了。

《大般涅槃经》 第七卷

如来性品第四之四

原文:

我般涅槃七百岁后。是魔波旬渐当沮坏我之正法。譬如猎师身服法衣。魔王波旬亦复如是。作比丘像比丘尼像优婆塞像优婆夷像。亦复化作须陀洹身。乃至化作阿罗汉身及佛色身。魔王以此有漏之形作无漏身坏我正法。是魔波旬坏正法时。当作是言。菩萨昔于兜率天上没来。在此迦毗罗城白净王宫。依因父母爱欲和合生育是身。若言有人生于人中为诸世间天人大众所恭敬者。无有是处。又复说言。往昔苦行种种布施头目髓脑国城妻子。是故今者得成佛道。以是因缘为诸人天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之所恭敬。若有经律作是说者。当知悉是魔之所说。

善男子。若有经律作如是言。如来正觉久已成佛。今方示现成佛道者。为欲度脱诸众生故。示有父母依因爱欲和合而生。随顺世间作是示现。如是经律当知真是如来所说。若有随顺魔所说者是魔眷属。若能随顺佛说经律即是菩萨

解读:这里世尊预言魔王波旬在世尊涅槃后七百年出世,查一下佛教历史,就知道佛涅槃七百年后出世的就是龙树,龙树曾自称是佛。世尊后面列出来的魔论大部分都可以在龙树的《大智度论》中找到。龙树自称为大乘,那么就不能把世尊教导声闻弟子而行方便说法之不了义言语作为大乘修行之依据。大乘佛子应该明白佛无量世以前就是佛,并非因为行苦行,并非因为布施头目髓脑国城妻子而成佛。也并非依因父母爱欲和合生育是身,这些都是示现而已。

如今的很多和尚们都以龙树之说教育弟子,认为世尊是人,是教育家,非神灵,认为世尊也逃不出生死,认为佛是人做的。人只是六道众生中的一道,佛在六道之外,怎么能说佛是人呢?佛之所以到人间来示现成佛,是为了能广度一切众生,因为阿修罗,天人都可以到人间来听法,而人不能到天上去听法,所以佛才在人间出世。这一点世尊在别的经典里面已经交待得很清楚了。

原文:

若有说言如来生时于十方面各行七步不可信者是魔所说

若有说言菩萨生已父王使人将诣天祠。诸天见已悉下礼敬。是故名佛。复有难言天者先出。佛在于后。云何诸天礼敬于佛。作是难者。当知即是波旬所说若有经言佛到天祠。是诸天等摩醯首罗大梵天王释提桓因。皆悉合掌敬礼其足。如是经律是佛所说。若有随顺魔所说者。是魔眷属。若能随顺佛所说者即是菩萨。

解读:很多“高僧大德”都不信世尊释迦牟尼生时于十方面各行七步,不信世尊释迦牟尼能离地行走,所以都变成了魔眷属。末世众生越来越不信佛经记载,肆意诽谤而成为魔眷属。

原文:

又复如来于怨亲中其心平等。如以刀割及香涂身。于此二人不生增益损减之心。唯能处中故名如来。如是经律当知是魔之所说也

解读:如来是法性,是空相,是常,而非因为处中而称为如来。

原文:

若有自说得过人法。是则名为犯波罗夷。何以故。实无所得诈现得相故。如是之人退失人法。是名波罗夷。

解读:不能自称自己得什么与众不同的果位。

原文:

复有比丘说佛秘藏甚深经典。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以是性故断无量亿诸烦恼结。即得成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除一阐提。

解读:如来秘藏,一是如来常住不灭,二是众生皆有佛性,都能成佛,唯除一阐提。

原文:

况复有犯偷兰遮罪或犯僧残及波罗夷而非罪耶,是故应当深自防护如是等法。若不守护更以何法名为禁戒?我于经中亦说,有犯四波罗夷乃至微细突吉罗等,应当苦治众生。若不护持禁戒,云何当得见于佛性?一切众生虽有佛性,要因持戒然后乃见,因见佛性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解读:达摩在《血脉论》中言,不需要持戒,只要见性,是魔语!达摩是颠倒语,是大魔,不持戒根本不可能见到佛性。后世达摩禅宗弟子,只求见性,不守戒律,这些人都造下地狱之罪。

原文:
若有说言我已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以有佛性故。有佛性者必定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因缘我今已得成就菩提。当知是人则名为犯波罗夷罪。何以故。虽有佛性以未修习诸善方便。是故未见。以未见故不能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解读:禅宗达摩在《血脉论》中,宣说:即心是佛,自己的心就是佛,佛不礼佛,所以禅宗弟子不用礼佛。这就是犯波罗夷罪,因为他已经把自己当作佛了。

 原文:

投渊赴火。自坠高岩。不避险难。服毒断食。卧灰土上。自缚手足。杀害众生。方道咒术。旃陀罗子、无根、二根及不定根、身根不具。如是等辈如来悉听出家为道。是名魔说。

若有说言听着摩诃楞伽。一切种子悉听贮畜。草木之属皆有寿命。佛说是已便入涅槃。若有经律作是说者。当知即是魔之所说。

我唯听食五种牛味及油蜜等。听着革屣憍奢耶衣。我说四大无有寿命。若有经律作是说者。是名佛说若有随顺佛所说者。

解读:旃陀罗子即屠夫之子,无根即没有男根,二根指男女生殖器都有,不定根就是可以男女变化的,这些人不能作佛弟子。不能储存植物种子。草木没有生命,故除草不是杀生。地、水、火、风都没有生命。各种以自杀或杀人能解脱之说都是魔说,辟谷断食修道都是魔说。

原文:

善男子。所言苦者不名圣谛。何以故。若言苦是苦圣谛者。一切牛羊驴马及地狱众生应有圣谛。

解读:修苦行,不名修行,密宗所谓修苦行消罪之说是魔说。当然修道有苦的经历,但并非苦就是修道。要看你为何而苦,如果辛苦修佛塔,那有功德,如果是跑马拉松或者干农活,那个苦就不是修道。

原文:

佛告迦叶,善男子,谓四倒者

于非苦中生于苦想,名曰颠倒。非苦者名为如来,生苦想者,谓于如来无常变异。若说如来是无常者,名大罪苦。若言如来舍此苦身入于涅槃如薪尽火灭,是名非苦而生苦想,是名颠倒。我若说言如来常者即是我见,以我见故有无量罪,是故应说如来无常。如是说者我则受乐,如来无常即为是苦,若是苦者云何生乐,以于苦中生乐想故,名为颠倒。

无常者名不修空,不修空故寿命短促。若有说言不修空寂得长寿者,是名颠倒,是名第二颠倒。

佛法有我即是佛性,世间之人说佛法无我,是名我中生无我想。若言佛法必定无我,是故如来敕诸弟子修习无我,名为颠倒,是名第三颠倒。

若有说言如来无常是杂食身,乃至筋骨系缚之身,法僧解脱是灭尽者,是名颠倒。不净净想名颠倒者,若有说言我此身中无有一法是不净者,以无不净定当得入清净之处,如来所说修不净观,如是之言是虚妄说,是名颠倒,是则名为第四颠倒。

如来亦尔。为修空故说言诸法悉无有我。

解读:认为如来(法身)是苦,是无常者,这是颠倒,此说之人受大罪苦。如果说如来无常,是乐,那也是颠倒,因为无常就是苦,只有常(永存)才是乐。佛法为引导小乘声闻脱离生死故,说无我,以无我才能证空性,证空性才能解脱,故无我是解脱生死的方便法门,而不是佛法究竟真理。而其实佛法是有我的,这个我就是佛性,所以佛法真理是有我。这个我(佛性)是不灭的,即使涅槃,这个我也不灭。如果以这个我(佛性)本自清净的理由而否定需要修不净观(如禅宗),那也是颠倒,因为你还没有证到空性,还没有解脱生死,还没有成就不死法身。

原文:

佛言,善男子,我者即是如来藏义。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即是我义。如是我义从本已来常为无量烦恼所覆,是故众生不能得见。

善男子,众生佛性亦复如是,一切众生不能得见,如彼宝藏贫人不知。善男子,我今普示一切众生所有佛性,为诸烦恼之所覆蔽。

解说:如来在众生中秘藏了佛性,这个佛性就是真正的“我”,但因为被众生无量劫来的烦恼所覆盖,所以自己并不知道。一切众生都看不见自己的佛性(只有佛能看见)。

 原文:

如来秘藏其味亦尔。为诸烦恼丛林所覆。无明众生不能得见。一味者喻如佛性。以烦恼故出种种味。所谓地狱畜生饿鬼天人。男女非男非女。刹利婆罗门毗舍首陀。佛性雄猛难可沮坏。是故无有能杀害者。若有杀者则断佛性。如是佛性终不可断性若可断。无有是处。如我性者即是如来秘密之藏。如是秘藏一切无能沮坏烧灭。虽不可坏然不可见。若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尔乃证知。以是因缘无能杀者
 解读:如来秘藏的佛性化生出一切众生之心,佛性即(神)佛之灵。

原文:
迦叶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若无杀者应当无有不善之业。

佛告迦叶,实有杀生,何以故?善男子,众生佛性住五阴中,若坏五阴名曰杀生,若有杀生即堕恶趣。

解读:很多禅宗人士以人人都有清净佛性之理由否定有罪业,而不予持戒。此处世尊完全否定了禅宗者魔论。

原文:

出世我相名为佛性,如是计我是名最善。

解读:佛性即是我相。但此我相为空相,即无相,无相不等于无,而是无法形容而已。即“道非道”之意。

《大般涅槃经》 第八卷

如来性品第四之五

原文:
善男子。方等经者。犹如甘露亦如毒药。迦叶菩萨复白佛言。如来何缘说方等经。譬如甘露亦如毒药。

无碍智甘露,所谓大乘典,如是大乘典,亦名杂毒药

如酥醍醐等,及以诸石蜜,服消则为药,不消则为毒

方等亦如是,智者为甘露,愚不知佛性,服之则成毒

解读:如果不知道自己有佛性而修方等大乘经典就有可能会中毒,因为大乘方等修也是以“无我”为基础而修。如果真以为什么都没有了,否定有佛性,否定佛是永存的,那么就中毒了。如果知道有“佛性”“有我”,但不分别,不执着,一切相无所得,那么就不会中毒。

原文:

迦叶汝今当,善分别三归,如是三归性,则是我之性
若能谛观察,我性有佛性,当知如是人,得入秘密藏
知我及我所,是人已出世
归依于佛者,真名优婆塞,终不更归依,其余诸天神
归依于法者,则离于杀害,归依圣僧者,不求于外道
如是归三宝,则得无所畏

尔时佛告迦叶菩萨。善男子。汝今不应如诸声闻凡夫之人分别三宝,于此大乘无有三归分别之相。所以者何?于佛性中即有法僧,为欲化度声闻凡夫故分别说三归异相。善男子,若欲随顺世间法者,则应分别有三归依。

解读:佛之性即是佛性,如同水中有咸味则能提炼出盐出来,有佛之性则必能成佛。佛性幻化为万法,法僧皆是佛性所化,所以三归依等无差别。为随顺世间而有三归依。

原文:

亦令众生于我身中起塔庙想礼拜供养。如是众生以我法身为归依处。

佛亦如是最为尊上。非法僧也。为欲化度诸世间故。种种示现差别之相如彼梯橙。是故汝今不应受持如凡愚人所知三归差别之相。

我今亦当广为众生显扬如是如来秘藏。亦当证知真三归处。若有众生能信如是大涅槃经。其人则能自然了达三归依处。何以故。如来秘藏有佛性故。其有宣说是经典者。皆言身中尽有佛性。如是之人则不远求三归依处。何以故。于未来世我身即当成就三宝。是故声闻缘觉之人及余众生皆依于我恭敬礼拜。善男子。以是义故应当正学大乘经典。迦叶复言。佛性如是不可思议。

解读:归依佛性就是成就三归依,佛性即文殊即法,佛性即普贤菩萨,即僧。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都是如来佛的灵,佛就是法和僧的本源,故皈依佛性就是皈依如来佛。

原文:
众生佛性亦复如是。常为一切烦恼所覆不可得见。是故我说众生无我。若得闻是大般涅槃微妙经典则见佛性。如象牙花。虽闻契经一切三昧。不闻是经不知如来微妙之相。如无雷时象牙上花不可得见。闻是经已即知一切如来所说秘藏佛性。喻如天雷见象牙花。闻是经已即知一切无量众生皆有佛性。以是义故说大涅槃。名为如来秘密之藏。

解读:佛说无我是因为众生还不知道人人都有佛性,佛说“有我”是因为众生已经知道有佛性,所以有我和无我并无根本性的区别。有因缘故说有我,有因缘故说无我。

原文:

无量菩萨虽具足行诸波罗蜜乃至十住。犹未能见所有佛性。如来既说即便少见。是菩萨摩诃萨既得见已。咸作是言。甚奇世尊。我等流转无量生死。常为无我之所惑乱。善男子。如是菩萨位阶十地尚不了了知见佛性。何况声闻缘觉之人能得见耶。

十住菩萨虽于己身见如来性未能审定亦复如是。
十住菩萨于己身分见如来性亦复如是不大明了。
十住菩萨于己身分见如来性亦复如是不大明了。善男子。所有佛性如是甚深难得知见。唯佛能知。非诸声闻缘觉所及。善男子。智者应作如是分别知如来性。

原文:

今日如来所说真我。名曰佛性。如是佛性。

解读:佛性即是真我,即是魂魄合一后的本妙圆心。

原文:
善男子,所有种种异论咒术言语文字,皆是佛说非外道说。

解读:万法皆是如来变化出来的,只是众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

原文:

和者如来世尊,为诸众生雨大法雨,所谓世间咒术经书,是故名和。

解读:耶和华即是如来世尊。耶为水,为滴水观世音,华为观为大势至菩萨,和即如来法身。

原文:

譬如世间为恶之者名为半人,修善之者名为满人。

解读:善者为佛性即文殊菩萨,至善者就是如来,如来即是无极和太极,太极即是玉清元始天尊,故清朝创始国君为满族人皇太极。清朝最后由慈禧收尾于宣统溥仪,慈禧自称为老佛爷,末世玉清元始天尊即慈氏弥勒佛。清朝十一代皇帝就代表“清”字有十一画,溥者广大之意,仪者两仪之意,两仪就是大势至菩萨和观世音菩萨,末世大势至再来就是弥勒菩萨,其名为清。宣统溥仪就是世尊如来派两仪来宣布弥勒佛即主耶稣要统一全球。这段清朝的历史就印证世尊说的这句话,就是预言,并非说皇太极就是如来。

原文:

如是善男子,虽修一切契经诸定,未闻如是大涅槃时,咸言一切悉是无常。闻是经已虽有烦恼如无烦恼,即能利益一切人天。何以故?晓了自身有佛性故,是名为常。

解读:唯有本经直说人人皆有佛性,听闻本经,知道自身有佛性,必走上成佛不退之路。而其他一切契经都说无我、无常。

《大般涅槃经》 第九卷

如来性品第四之六

譬如有人见月不现。皆言月没而作没想。而此月性实无没也。转现他方彼处众生复谓月出。而此月性实无出也。何以故。以须弥山障故不现。其月常生性无出没。如来应正遍知亦复如是。

阎浮提人若见月初皆谓一日起初月想。见月盛满谓十五日生盛满想。而此月性实无亏盈。因须弥山而有增减。

解读:我们看不见月亮于西方沉没不见,是因为地球挡住月亮了,并非月亮隐身了。月亮的盈亏也是因为须弥山挡住太阳光的缘故,其实月亮总是一样圆的,只是被须弥山(地球高山)挡住太阳光,且因为反射月光的多少不同而显示盈亏(即圆月或残月)。

原文:

如来亦尔于阎浮提或现初生或现涅槃。现始生时犹如初月一切皆谓童子初生。行于七步如二日月。或复示现入于书堂如三日月。示现出家如八日月。放大智慧微妙光明。能破无量众生魔众。如十五日盛满之月。或复示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以自庄严而现涅槃喻如月蚀。如是众生所见不同。或见半月或见满月或见月蚀。而此月性实无增减蚀啖之者常是满月。如来之身亦复如是。是故名为常住不变。

解读:如来出现于世,如同月亮,众生智慧不同所见就不同,不同时段所见也不同,如同月亮本身并不变化,只是对太阳光反射的多少不同而被人们看见不同形状的月亮,如来法身如同月亮,本身并不变化,只是在众生眼里显现虚幻的变化而已。

原文:

复次善男子。譬如日出众雾悉除。此大涅槃微妙经典亦复如是出兴于世。若有众生一经耳者悉能灭除一切诸恶无间罪业。是大涅槃甚深境界不可思议。

复次善男子。如日月光诸明中最。一切诸明所不能及。大涅槃光亦复如是。于诸契经三昧光明最为殊胜。诸经三昧所有光明所不能及。何以故。大涅槃光能入众生诸毛孔故。众生虽无菩提之心而能为作菩提因缘。是故复名大般涅槃。

解读:在此再次阐述此经能消除一切诸恶无间罪业,再次阐述本经于诸契经三昧光明最为殊胜,也就是说增长智慧最为第一。

 原文:
佛言善男子。除一阐提。其余众生闻是经已。悉皆能作菩提因缘。法声光明入毛孔者必定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若有人能供养恭敬无量诸佛。方乃得闻大涅槃经。薄福之人则不得闻。

佛告迦叶。若有闻是大涅槃经。言我不用发菩提心诽谤正法。是人即于梦中见罗刹像心中怖懅。罗刹语言咄善男子。汝今若不发菩提心当断汝命。是人惶怖觉已即发菩提之心。是人命终若在三恶及在人天。续复忆念菩提之心。当知是人是大菩萨摩诃萨也。以是义故。是大涅槃威神力故。能令未发菩提心者作菩提因。善男子。是名菩萨发心因缘非无因缘。

一阐提辈亦复如是。虽闻如是大般涅槃微妙经典,终不能发菩提心牙,若能发者无有是处。何以故?是人断灭一切善根,如彼焦种不能复生菩提根牙。

解读:除一阐提外,众生一闻此经,就能很快发菩提心,走上成佛之路。

什么是一阐提?

《大般涅槃经.一切大众所问品》,纯陀问佛:一阐提者,其义云何?佛告纯陀:若有比丘,及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发麤恶言,诽谤正法,造是重业,永不改悔,心无惭愧,如是等人,名为趣向一阐提道。

若犯四重,作五逆罪,自知定犯如是重事,而心初无怖畏惭愧,不肯发露,於佛正法,无护惜建立之心,毁訾轻贱,言多过咎,如是等人,亦名趣向一阐提道。

若复说言:无佛、法、众。如是等人,亦名趣向一阐提道。

《大般涅槃经.梵行品》云:一阐提者,不信因果,无有惭愧;不信业报,不见现在及未来世;不亲善友,不随诸佛所说教诫。如是之人,名一阐提。

《大般涅槃经.德王品》云:「一阐」名信,「提」名不具,信不具故,名一阐提。

简而言之,就是不信神佛,不信因果,不信轮回,为一阐提;或虽然信有神佛,有因果轮回,但诽谤正法,自知犯了重罪而不发露忏悔改过者。

原文:
是大涅槃微妙经典亦复如是。能除一切众生恶业四波罗夷五无间罪。若内若外所有诸恶诸有未发菩提心者。因是则得发菩提心。何以故。是妙经典诸经中王。如彼药树诸药中王。若有修习是大涅槃及不修者。若闻有是经典名字。闻已敬信,所有一切烦恼重病皆悉除灭。唯不能令一阐提辈安止住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彼妙药虽能疗愈种种重病。而不能治必死之人。

若有众生修大涅槃微妙经典亦复如是。虽有烦恼终不为此烦恼所污。

解读:如果敬信本经,则能除一切恶业(除一阐提),治疗一切烦恼和各种重病,但要通过护持正法,为法舍身才能实现。又修大涅槃经,(未舍身)虽然有烦恼,但此烦恼不会阻挡你的成佛之路,能保证自己不断积累功德,而不会有损减功德,因为本经能消除一切罪,所以修道者只进步,不退步,不会入三恶道,只在人道和天道之间轮回。

 原文:

彼一阐提虽有佛性而为无量罪垢所缠。不能得出如蚕处茧。以是业缘不能生于菩提妙因。流转生死无有穷已。

解读:一阐提辈也有佛性,因为佛性就是魄中真心,人人都有魄,故人人都有真心。

原文:
一切契经禅定三昧亦复如是。能治一切贪恚愚痴诸烦恼病。能拔烦恼毒刺等箭。而不能治犯四重禁五无间罪。

解读:所有禅定都不能除罪,所以禅宗一味参禅,不能除罪,也就不能脱离生死轮回。

原文:
犯四重禁及无间罪临命终时念是大乘大涅槃经。虽堕地狱畜生饿鬼天上人中。如是经典亦为是人作菩提因。

解读:有重罪到临命终时,如同狂犬病已经发作了,再念本经,就来不及消罪了,但还是能为人作菩提因,所以要及早念诵本经。

 原文:

是大乘典大涅槃经亦复如是。在在处处诸行众中有闻声者。所有贪欲嗔恚愚痴悉皆灭尽。其中虽有无心思念。是大涅槃因缘力故能灭烦恼而结自灭。犯四重禁及五无间闻是经已。亦作无上菩提因缘渐断烦恼。除不横死一阐提也。

解读:虽然本经能灭尽所有贪欲嗔恚愚痴,但不是一闻就灭了,而是逐步起作用,或一世或二世或三世等等。一旦遇到舍身护法的机会,就一次性灭尽所有贪欲嗔恚愚痴而脱离六道轮回了。

原文:

若犯四禁及五逆罪。若为邪鬼毒恶所持。闻是经典所有诸恶悉皆消灭。如见良医恶鬼远去。

解读:读诵本经能驱邪鬼,当然要信才有用。

原文:

是大经典有丈夫相,所谓佛性,若人不知是佛性者则无男相。所以者何?不能自知有佛性故,若有不能知佛性者,我说是等名为女人。若能自知有佛性者,我说是人为丈夫相,若有女人能知自身定有佛性,当知是等即为男子。

解读:若有女人能知自身定有佛性,也称为男子,所以观世音菩萨和妙音菩萨虽然是女菩萨,而世尊常称之为“善男子”。女人也有魂魄故也有佛性。